咏柳的诗意简短版(咏柳贺知章)
《咏柳》
题注:《唐诗三百首》未收录本诗,必须增补。咏柳即咏颂柳树,这是一首朴实无华的小诗,每个人读来都会觉得如沐春风,生机盎然。这首诗也常作为国学教育的启蒙诗篇,是诗词背诵率排行榜前三甲的有力争夺者。
作者:唐·贺知章(约659年—约744年),字季真,晚年自号“四明狂客”、“秘书外监”,越州永兴(今浙江杭州萧山区)人。唐代诗人、书法家。人称“诗狂”。
贺知章生于盛世,长于盛世。695年,他37岁时高中进士、状元,是浙江省有史可考的第一位“状元郎”。他仕途顺利历任工部侍郎、秘书监(从三品,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),死后被追封礼部尚书(正部级)。他性格旷达洒脱、才华横溢(曾任礼部侍郎、集贤院学士)、率真幽默,深得亲友、后辈的爱戴。到了晚年,他更加放浪形骸,常在市井街巷中嬉戏玩乐,自称“四明狂客”。他喜欢酒,喝多了下笔就是诗文。他书法造诣很高,擅长草书与隶书,心情好时是有求必应,世人得之视若珍宝。
《回乡偶书》中,他是沧桑率真的老人,《咏柳》中他又是一位充满童真、童趣的幽默老人。他可以“金龟换酒”与初出茅庐的李白成为“忘年交”,然后心悦诚服的为李白安上一个外号“谪仙人”,这就是他的格局。他的一生,活的通透,是一位真正拥有“赤子之心”的文人。
诗文格律:仄起首句入韵,平水韵四豪
(碧)(玉)妆成(一)树高,万条垂下(绿)丝绦。
(仄)(仄)平平(仄)仄平,中平中仄(仄)平平。
(不)知细(叶)谁裁(出),二(月)春风似剪刀。
(中)平中(仄)平平(仄),仄(仄)平平仄仄平。
括号入声字,仄音。格律完美。
注解及译文: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碧玉:用典,东晋诗人孙绰《碧玉歌》“碧玉破瓜时,郎为情颠倒”,碧玉的意象多是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,古诗词中很常见。妆:梳妆打扮。丝绦:裙带。
译文:柳树像一位美人,她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,身材高挑。千万条柳叶像垂下的裙带,婷婷袅袅、风姿绰约。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裁:裁剪。
译文:这如丝带般的嫩叶,不知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?应该是那二月里和煦的春风吧,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。
赏析与感悟:
1.写作背景:天宝三年(744年),贺知章告老还乡,唐玄宗赋诗为他送行,太子并百官为他饯行。回乡的途中到达萧山县城驿站,时值早春二月,柳芽催发、春意盎然。贺知章兴致极高,望着一株风姿绰约的柳树,一时兴发,写下了这首《咏柳》,遂成千古绝唱。这应该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“咏柳诗”中最好的一首了。
2.写作手法:
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开篇就来个比喻,把柳树比喻成一位“小家碧玉”般年轻貌美的女子,“碧玉”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青春年华、亭亭玉立、婀娜多姿的少女,温润而优美,天然未雕饰。“一树高”,说明比喻的本体是“柳树”,突出高挑、婷婷袅袅的风姿。“绿丝绦”把垂下的柳条比作少女的裙带,随风摆动,款款动人。相传南北朝时期,南齐益州刺史刘悛之进献给齐武帝几棵蜀柳,这些柳树“枝条甚长,状若丝缕”,好像美女腰间的丝带。齐武帝非常喜欢,赞叹这些蜀柳“风流可爱”(《南史·张绪传》)。这里诗人可能联想到这个典故,有感而发吧。
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”,充满童真的问话:这细叶是谁裁出来的呢?这是诗家特有的文学语言,无理而有情。若是说这是柳树自己长成这样的,或是说是大自然孕育成这样的,这都不是贺知章的风格,在他眼中,春风就是一把灵巧的剪刀,它将这万条摆荡的柳条细细裁剪成精巧的柳叶状的“绿丝绦”。满满的童真、童趣,诗人心中的喜悦、兴奋之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而出,感染着每一位读者。
3.原来唐诗不仅有李白的隽秀飘逸;杜甫的忧国忧民;王维的山水入画;也有李商隐的爱情悲歌;王昌龄的行伍边塞;更有贺知章这样的童言无忌、轻快明朗、意境高妙的小诗。这正是唐诗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