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百科 手机版

九州系列顺序详解(上古地理解读-九州之豫州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4:17:25    

九州之豫州,九州的核心,向者一直被认为在河南中原,甚至有一种解释是古之时,气候炎热,河南等地皆有大象,故予(我)家有象,为豫。事情真相是这样吗?

《周官》:「豫州,其镇山曰华山。」《周礼》「曰:豫州,其镇山曰华山。 」先秦时代的《周官》《周礼》记载各地镇山,其中豫州的镇山是华山,镇山是舜帝把九州划分为十二州之后,每一州又封了一座山作为镇山。

《初学记》:「《华山记》云:山顶有池,生千叶莲花,服之羽化,因曰华山。(又《白虎通》云:西方华山,少阴用事,万物生华,故曰华山。)《山海经》曰:一名太华。太华之山,削成而四方,高五千仞。」华山就是今华山,不存在今河南有华山的说法,至于各种版本解释的华山名字由来暂且不论,华山的地理范围就不在今河南,换言之,不在传统解读的豫州,这只能证明传统解释的豫州在河南是错误的。

豫州的镇山叫华山,《逸周书·职方》:「河南曰豫州,其山镇曰华山。」辛德勇先生根据这些记载,认为嵩山就是华山,其实之所有有这样的解读,是首先把豫州锁定在河南了。

辛德勇版本的四岳

本系列梁州篇提到过,华山其实是山脉,并非单独一座山峰。
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「华山之首,曰钱来之山,......西四十五里,曰松果之山,......又西六十里,曰太华之山,......又西八十里,曰小华之山,......

华山之首曰钱来山,证明钱来山属于华山,然后还有太华山(今华山)、小华山(今少华山)等诸多山皆属于华山。华山就是秦岭,又何来嵩山是华山之说呢?

一切的误读皆因秦汉以来误解了上古九州真正的地理位置。

那么真正的豫州又在哪呢?

《说文》:「豫,象之大者。賈侍中說:不害於物。从象予聲。」《说文》把豫解释为象中比较大的。因此豫还有引申大之义。那么《尔雅·释诂上》:「豫,乐也。」之义又从何而来呢?另外豫还有身体健康舒服的意思,比如历代史书描述某帝王将死之时,帝不豫,翌日崩。显然《说文》解释的象之大者不能信服。

其实看豫字早期的写法即可知道,目前还没有甲骨文,或有豫的甲骨文并未被识别。

豫并非从予从象,而是从谷从象。谷,山谷之义,古音同浴。谷,无水之谷,浴有水之谷。

古豫字从谷为何是两个口呢,其实是与墬(地)字同系列,虽为谷,但包含了阜的含义,阜就是删。

谷今音古gǔ,山川凹陷之地。其实古音同浴yù。

比如通行本《道德经》:「神不死,是为玄牝。」帛书版《老子》:「神不死,是为玄牝。

含谷结构的一些字,有些音从浴yù,有些音从谷gǔ。比如欲、峪、裕、輍等音从浴yu,䎥、䀰、俗等音从谷gu。

换言之,豫这个字本应该写作(谷象)或(谷象土),谷之象且大者,像山谷一样且大的地方,其实就是地貌之一的盆地。豫之本义就是盆地。中国最大的几个盆地就以华山为中心分布。

再说华山之名并非《华山记》和《白虎通》里面解释的那样,而是因为上古一个国度,华胥氏之国而命名。

华胥氏,伏羲之母,伏羲出生之地有华胥之渚。

《蜀中广记》:「伏羲氏母华胥,居于华胥之渚,孕十有二岁而降神,生于仇夷,长于起城。注云所都国有华胥之渊,乃阆中渝水地也。

《路史》:「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【记云所都国有华胥之渊,盖因华胥居之而名。乃阆中俞水之地,子年以华胥为九江神女诬】

《陕西通指》:「骊山巅三皇祠(今仁宗庙)祀华胥氏、伏羲氏、女娲氏。盖伏羲氏、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,故祀于故里。(蓝田县)」

豫州,即最大的盆地之州,古华胥之域,为中域。由于豫州四面环山,形成独立之地貌,故有域(或)字,「或,邦也。从囗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域,或又从土。」由豫(盆地)延伸或(域)的概念,由或再延伸國的概念。豫州者,中域也,中国也,最早建都建国之地。

豫州,包括今河南的西部,但不包括平原之地。

另外,根据内方山和外方山位置,也可以佐证。

《禹贡》:「西倾、朱圉、鸟鼠至于太华;熊耳、外方、桐柏至于陪尾。导嶓冢,至于荆山;内方,至于大别。

如果今河南为豫州,那么为何核心地带的嵩山为外方?而偏远地带为内方?

这显然不符合逻辑,豫州(中域)为核心,只有在豫州之外才可能命名为外方。

所以真正的豫(盆地、中域)州是以四川盆地、华山为核心的三大盆地之地。

华胥氏之国活动范围教广,四川盆地在治水之前曾经是湖泊包裹的华胥之渊,气候宜人,物产丰富,最早建都于此,为都广之野。都广之野就是整个四川成都平原,包括都广之野的各类湖泊为华胥之渊。都广之野在后来缩小保留地名广都,广都者,今成都华阳。

由于气候宜人,物产丰富,导致盆地之人生活舒适,慢节奏的,故豫字又有舒适、快乐、健康之意。

根据以上论证,可得出上古九州之豫州(域州)大概范围,(外边界暂不画,难以确定界限)

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