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中标新立异的意思是什么(标新立异创新说)
今天的成语叫做“标新立异”,它与谢安、王羲之等交游甚密的东晋佛教学者、得道高僧支道林有关。
支道林(314年--366年),本姓关,出家后改姓支,名遁,河南人。他家世代信佛,聪明与悟性极高的他,于耳濡目染中,早在少年时期就能领悟深奥的佛教义理,受到相关名士赏识。之后他曾隐居山林,潜心研究佛经,颇有心得。二十五岁出家,先后到建康(今南京)等地讲经。
永和七年(351)三十七岁时离开南京,南下会稽剡县(今绍兴嵊州),常与谢安、王羲之等名士交游,谈及一些深奥、玄妙的道理,其在士族上流社会的出色活动,对中国文化思潮由玄学向佛教的转变,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标新立异,汉语拼音为:biāo xīn lì yì。其原义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,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。从字面理解,标:提出,列举,或其他手段表明。新:有多种释义,与“旧”相对,指万事万物的开始、更新、或者指刚出现或刚经历到的,如新事物、新办法、新学说等。立:建立,树立。
从褒义的角度上讲,标新立异的意思是否可浅释为:对某种理论或事物持不同的态度与看法,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、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模式,或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。意思是独创新意,理论和别人不一样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当然也有从贬义解释的,说是:为了显摆自己,故意显示出与众不同或有异于往常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。从可褒可贬的情况看,标新立异应该算是个中性词,然小编还是倾向于褒义的。
那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?据南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,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于众贤之外。”
其大意是:有一次,支道林在建康白马寺与太常(掌管礼乐社稷、宗庙礼仪的官)冯怀等一些社会名士一起聊天。在他们谈论《庄子▪逍遥游》时,支道林只是安坐一旁,凝神静听,不轻易发表一言。后来听众人所谈全都出自郭象(约252年--312年)和向秀(约227年--272年)俩人的注解,并无新意,于是他插言发表意见,提出了一套有别于郭、向的新的见解。
支道林对《逍遥游》的见解新奇而独到,不但“标新理”且“立异义”,还超越了郭象、向秀两位贤者,更是那些著名学者探索体会却追求不到的。
后来,人们就借用支道林的见解来解释《逍遥游》了,并把原文中的“标新理”“立异义”演变成“标新立异”这句成语了。
由此感慨,标新立异说穿了是一种改革、一种创新、一种别出心裁。要想做到这些,获得认同,必须饱读诗书,通晓百家,纵横比较,夯实基础。创新需要勇气,更需要实力。若无深厚的功力作为基础,即使一时有所突破,但它可能是初浅的不成熟的,或许走不了多远,迟早会被实践所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