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百科 手机版

红枣是冬季“补气血之王”,但这样吃特要命!年年有人躺医院,“养生枣”吃成“伤命枣”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25 09:09:18    

俗话说,“日食三枣,长生不老”。

说到药食两用的养生佳品,红枣必须有姓名。它滋味甜美、养生作用非凡,因此广受大众、尤其是养生族的喜爱。红枣的风味,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。至于它不俗的养生作用,估计很多人可能一知半解,下面小编就来简单说说——

红枣补气血,冬日最该吃

中医认为,红枣甘温,归脾、胃、心经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红枣能温补脾胃,对气血的调养大有裨益;还入心经,充盈的气血滋养心脏,得以宁心安神。也就是说,红枣能提升身体元气、补养滋润气血,适合气血不足的人食用。

气血不足,又称气血两虚,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,引起早衰,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黯淡或萎黄、皮肤粗糙、唇甲色淡、头发枯黄、常常掉发、形体失养等。常吃些红枣,能把人体缺失的气血补回来。气血足了,人的整个身体状况都会变好——面色红润有光泽、皮肤及肌肉紧实有弹性、唇甲润泽、头发浓密、发丝柔顺。因此,临床上要补养气血之人,以及秋冬进补膏方里,都会用红枣。

经常熬夜、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往往容易气血亏虚,也可以吃点红枣补养气血,养好亏虚的身体。现代研究则发现,大枣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,其维生素P含量,更是“百果之首”。这使得红枣不但能抗氧化,减少黑色素沉积,还能保护肝脏、增强肌力、提高机体免疫力。因此,长期吃红枣,不但能减少黑色素沉积,还能使皮肤的弹性增强,皮下组织丰满,变得细嫩光滑。俗话说,“一日吃三枣,一生不显老”,看来真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!

不过这红枣虽好,吃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,也可能会伤身,让身体越养越差——

红枣虽好,但这样吃特伤身!

大量吃红枣,易招来湿气

红枣吃法有很多,除了直接干嚼,还常被用来泡水、煮粥、煲汤、做甜品(如糖水、枣糕、月饼)、做零食(如枣夹核桃、奶枣)等等......不过这红枣虽好,却不建议大家大量吃。

中医讲“甘助湿”,因为甘入脾,可滋养脾胃。但如果偏嗜甘甜,则会因偏于滋腻而阻碍脾之运化,甚至使脾胃受损,引起聚湿生痰。而含糖量高,甜滋滋的红枣,就存在易滞湿气这个问题,中医就有“红枣助湿”的说法。也就是说,常吃、大量吃红枣,容易助长体内的湿气,并使湿气滞留于体内,同时让人产生腹胀、不舒服的感觉。

特别是本身属于痰湿体质、有积滞者、湿重腹胀及脾胃虚弱者,简单来说就是有痰多、湿气重、舌苔黄厚、胃肠胀气、消化不良等情况者,应不吃或尽量少吃红枣。

吃枣不吐核,特要命

红枣的枣核较小,很多人为了图省事,会直接把枣核吞入肚,殊不知这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隐患。

枣核质地坚硬,胃并不能将其消化,只能随粪便排出体外。但枣核从入嘴那一刻开始,就可以说是“步步惊心”——如果卡在咽喉部位,会引起咽部疼痛;

经过食管,可能会卡在食管处或者划伤食管,造成脓胸。而且食管还靠近主动脉,万一累及主动脉,可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;

经过胃时,如果穿破了胃,会造成胃穿孔或者出血;

如果卡在小肠会造成肠梗阻或者内容物(粪便、消化液之类的)流到腹腔诱发感染,造成腹痛、腹胀、发烧。如果拖久了,还可能会引发感染性休克。

因此,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,建议大家熬粥煮饭或包粽子时提前去除枣核,以免因误吞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。如果发现自己吞下了枣核,感到疼痛不适时,应尽早到医院就诊。

最后,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健康吃红枣——

这样吃红枣,身体越养越好

1.每日10颗足矣

正如上述所说,红枣吃多了会助长体内湿气,因此,建议脾胃不好者,每天吃三四枚红枣即可,健康人群,尽量控制在每天十枚以内。用红枣煮粥或煲汤时,可适量添加有祛湿作用的赤小豆,以抵消红枣助湿的不足。

平时脾胃虚弱、易腹泻的人,吃红枣时建议加点补气健脾的药材,比如党参、黄芪,一起煮水喝,可以调动脾胃运转,运转有动力了,就没那么容易积滞胀气了。注意,咳嗽、痰多、肠胃胀气、消化不良时,暂不宜食用红枣。

2.不同吃法,养生效果也不同

红枣入膳,可以做成多种养气血食疗,更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下面就推荐几种养生吃法——

①红枣泡水,保肝养肝实验证明,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红枣水,持续一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含量,进而达到保肝养肝的功效。

②红枣泡茶,补气护嗓红枣炒黑后泡茶喝,可治疗胃寒、胃痛。再放入桂圆,就是补血补气茶了,适合教师、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饮用。

③红枣熬汤,止咳润肺唐代盂诜所著《必效方》中记载了将红枣、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,可止咳润肺。

④红枣煮蛋,补血养颜

用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,到枣烂桂圆绵时,打只鸡蛋;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。红枣、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,煮出的鸡蛋很滋补。

⑤红枣熬粥,安神助眠中医上讲,女性有躁郁不安、心神不宁等症状,可用适量百合、莲子搭配红枣调理。若与小米同煮,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