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百科 手机版

张掖是哪个省的(为什么是张掖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4 10:25:24    

要说近年来火起来的旅游城市,绝对少不了张掖。

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。”这座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,有过流光溢彩的历史,也有过繁华褪去后的寂然。倘若时光倒回到十年前,即使在甘肃省的旅游城市版图中,张掖也不是位居前列的城市,更遑论在全国乃至国际竞秀争流。

然而,就是在这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,张掖旅游完成了从“存在感弱”到迅速“走红”的蝶变,以新兴旅游城市、明星旅游目的地的身份在大漠戈壁中崛起。面对这样的“逆袭”,人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是张掖?

01旅游“家底”厚实

张掖是一座文化旅游“宝藏城市”,当你走进它,总有不一样的惊喜在等待。

想欣赏自然风光?张掖有。“不望祁连山上雪,错把张掖当江南。”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之处,坐拥祁连山、黑河湿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,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、黑河绿洲、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,“塞上江南”的美誉响当当。

独特的地理位置、气候条件,让张掖旅游天然地自带buff加持。在这片4.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、张掖丹霞、黑河湿地、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,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、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、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、名城骆驼城,有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、沙漠公园,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、坐佛山丹大佛,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。

想品味历史文化?张掖有。自古以来,张掖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、咽喉要道。当年丝路繁华的盛景,成为历史的一页镌刻在时空中,留给今人的是珍贵的遗址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早在1986年,张掖就成为了全国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大佛寺、木塔、西来寺、鼓楼、大土塔、黑水国汉墓群……穿梭在文物古迹间,聆听驼铃声声,触摸悠悠岁月沧桑,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,心甘情愿为历史文化之魅力所征服。这里也不乏红色旅游资源,张掖境内有较高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46处,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,也是路易·艾黎发起工合运动、创建培黎学校的主阵地。

想领略民族风情?张掖有。除了汉族之外,张掖还有裕固族、藏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37个民族。其中,生活在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,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。作为一个游牧民族,裕固族在历史上曾主要以毡帐为家,随水草迁徙。你若走进肃南,则可以体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。在毡房里,品尝裕固族风味美食;在草原上,看裕固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;在博物馆,读懂一个民族的过去。

无论是自然风光,还是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情,都是张掖发展文化旅游的丰厚“家底”,也是张掖在文化旅游领域里乘风破浪的“底气”所在。但是,有了“金饭碗”还不够,扶摇直上还需要凭风借力。

02顺势而为“乘东风”

“十二五”期间,旅游业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。我国“十二五”旅游规划中,明确指出这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,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,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攻坚时期。从“十二五”到“十三五”的十年成为了中国旅游快速发展的十年,行业称之为中国旅游业高速增长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
正是在这样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,张掖精准地把握住了机会。2010年,张掖市第一次旅游大会上,提出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;2013年的张掖市旅游发展大会,确立了打造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目标。从顶层设计开始,张掖一步步落子布局。

站在今天,回看当时的决策,与其说这是一种先见之明,更不如说是一种顺应时势的战略眼光。尽管起步较晚,但张掖在基于自身区域发展的优劣之势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,迅速调整步伐,自然而然地搭上了中国旅游发展的“顺风车”。

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,城市的发展思路对不对路,时间是最好的回答。十来年的时间和实践证明,张掖的自我定位、发展道路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。一组数据可以说明:2012年以来,张掖市旅游接待人次这个核心连续跨越500万、1000万、1500万、2000万、2500万、3000万、4000万人次几个大台阶,实现“井喷式”增长。而到2019年时,张掖的旅游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9.06亿元。即使在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,张掖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983万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185.09亿元。

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,张掖旅游综合发展情况也由2012年甘肃省的“中游生”,一路赶超位列前三。荣誉和桂冠接踵而至。张掖市成为了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单位,以及甘肃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第一个“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”。

如今,张掖市已经将文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、振兴地方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。在擘画的新蓝图上,张掖的定位和目标很明晰: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、全国一流旅游度假城市、红色文化旅游知名城市和公园城市。

03咬定目标做实功

不管多么美好的设想,如果只停留在纸上,不落在地上,就是一句空话。梳理张掖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:实字为要,干字当先。

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,张掖文化旅游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,也不是一蹴而成的,而是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咬定目标不放松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点一滴干出来的。只有出实招、下实功,脚踏实地干实事,才能华丽转身见实效,让规划中的愿景成为现实。

正因为对文化旅游产业“高看一眼”,张掖市在政策、资金方面给予倾斜,实打实的支持。张掖市连续多年推进“引客入张”政策,用“真金白银”激发旅行社推介张掖旅游资源,自发拓展张掖旅游客源市场的积极性。在文旅资源的宣传上,张掖走的是群众路线,每年百万元的奖励,让全民都自觉成为张掖文旅的宣传大使和代言人。为了补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短板,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,张掖市推出了重大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政策。2021年,随着全域旅游升级,张掖又出台了以“引客入张”政策为基础的引节、引会、引展、引剧、引戏入张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,持续构建“IP日、演出周、展示月、营销季、推广年”宣传营销新模式。

交通是旅游的“生命线”,没有便利的交通,纵使坐拥万千风景,也只能干着急。过去十年间,张掖不仅高度重视路网建设,而且还着力构建航空交通网络,促进交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,为全域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到2019年末的时候,张掖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5.27公里,铁路运营里程达496公里,县区通铁路率达83%,甘州机场、军民合用机场运输旅客逾140万人次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建成的丹霞通用航空机场投入正式运营,获批成为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,并运用自身优势与张掖丹霞景区“联姻”拓展低空游览业务。四通八达的路网、航线有助于张掖与周边省市区联动,形成了大旅游圈,也将其与东南沿海等地区的客源地更加紧密地联系了起来。

文化旅游是个讲口碑的行业,旅游品牌也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从2016年起,张掖启动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等特色品牌创建工作。2020年,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张掖地质公园获批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”,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文旅部复评,山丹县、临泽县被命名为“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”,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、特色文化村5个,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20家,四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6家,总量均列全省第一。其中,4A级景区的数量在西北五省区64个市州中仅次于西安,排名第二。张掖也成为了甘肃省承担国家和省级示范创建项目最多、国际国内特色品牌创建成果最大、旅游综合收入平均增幅最快的城市。

节会赛事、影视制作、房车营地……在发掘文化旅游潜力、释放文化旅游活力的道路上,张掖积极主动拥抱市场,与时俱进,不断突破创新、务求实效。随着“十四五”的开启,“金张掖”正将文化旅游与研学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,脚踏实地、信心满怀向着下一个春天迈进。

祁连山脚下,河西走廊上,丝路明珠熠熠生辉,西部“国际张”未来可期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