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性难移是对的吗(为什么人的秉性难以改变?)
人们常说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说人的本性一旦形成,就难以改变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人的秉性并不是一天一夜形成的,而是长时间形成的。人刚出生的时候,意识就是一张白纸,并没有任何脾气秉性。所谓的脾气秉性只是大人赋予孩子的一种说法,孩子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逐渐养成一定的性格。倘若出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,他们就会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,叫做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”喜欢主动出击,主动获取食物,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,而不喜欢养尊处优。倘若他们出生在优越的环境下,就很可能被父母溺爱成了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小公主或小皇帝。这样的孩子更喜欢被宠着,被娇惯,更喜欢享受现成的财富,而不喜欢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一定的收入。当然,他们进入学校之后会接受统一的教育和管理,进入社会之后会接受社会的检验,性格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,但并不会变化太多。除非他们经历一定的家庭变故,或者经历一定的疾病变故,才会做出很大的改变。鲁迅曾经生活在家庭条件优越的环境下,后来由于爷爷的科场舞弊案被治罪,导致家道中落。父亲生病去世之后,鲁迅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在仙台学医之后,他看了幻灯片中中国人被外国人砍头的画面,就觉得学医没什么用,要弃医从文,用文学医治国人的灵魂。鲁迅的性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,和家庭环境变化有关系,和整个人思想受到刺激有关系,而一旦他拿起手中的笔,揭示了国民劣根性,就变得一毫不肯放松,专注于写批判性的杂文,到死一个都不放过。他的脾气秉性无法改变了,成了倔强的一个作家,也成了非常深刻的一个作家。
有从小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,可能有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,也可能在后天环境的逼迫下,产生了强大的改造社会的勇气,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并且为之奋斗终生。这样的脾气秉性并不容易被改变。除非遭遇了重大的挫折,或者生命受到威胁,才会做出让步。而有的人即便生命受到了威胁,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,不会为了名利而妥协,以至于成为伟大的人物。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,无论是屈原还是岳飞,无论是文天祥还是谭嗣同,都有这样的性格。脾气秉性是人后天形成的,并不带有先天特殊的色彩。可以说,人不同脾气秉性也不同,并不能一概而论。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同的,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也是不同的,以至于形成了大脑独立的思维系统,看问题、想事情的思路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。甚至人们无法互相说服,无法形成一定的共识。但当人们具备共同利益的时候,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,其中肯定有一部分人做出了让步,也有一部分人获得了比较多的利益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也是功利化的动物。虽然人与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不一样,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,但人们会为了利益活着,拥有很强的功利心。当人们利益一致的时候,才会形成共同的认识,而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没有共同的认识产生,甚至会动手打起来,乃至于国与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。
人出生之后,会以为自己就是世界之王,就像释迦牟尼出生之后指天画地一样,说道:“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。”又像从石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一样,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王。当他们开始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,就会发现世界很新鲜,并不是他们认为的那样。随着自身的成长,意识系统逐渐接受外界的刺激,形成一定的规律,就会觉得世界非常大,不是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,甚至世界上出现了很多比自己强大的人,不能征服,只能妥协。接受外界的丰富的刺激,大脑会形成一定的记忆,也会形成认知经验,通过经验来判断事件,而且这种经验系统是开放性的,不断接受新事物,不断抛弃旧事物,但并没有完全抛弃对旧事物的认识。在经验系统丰富之后,人的脾气秉性就会形成,甚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存哲学。人们会在生存的过程中发现,只能适应周围的环境,而不能完全改变周围的环境。因为世界太大,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改变的。在适应环境生存的过程中,人的脾气要展现出来,因为这是一个人独立于人群的标志,也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标志。虽然有的人脾气秉性比较特别,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比较个性,甚至有的人出现了心理变态的行为,也仍然被社会容忍,而不会被投入监狱。
脾气秉性似乎是人格的重要体现,也是一个人认知经验的体现。虽然脾气秉性有一些偏激,甚至有一些不可理喻,但就是客观存在的。很多人看似没有脾气秉性,而一旦遇到一些事,他们就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脾气秉性,让人大为惊叹。因为有了脾气秉性,而变得有个性,不然千人一面,就会变成机器人,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快乐了,就更别提发展的幸福了。脾气秉性一旦形成,就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,不会被轻易改变。可是,一些人带有明显的偏见,看问题、想事情总是剑走偏锋,总是显得那么幼稚,甚至有时候还说错话,办错事,但就是不能改变自己的脾气。只有当他们接受强烈刺激之后,才会改变脾气,不然总是一如既往,认为自己想的和做的才是对的,别人想的和做的都是错的。
有人家道中落,变了脾气,有人大病一场,改了秉性;有人痛失亲人,改了脾气,有人遭遇车祸,改了秉性;有人突然暴富,变了脾气,有人结婚,改了秉性;有人愤而伤人,变了脾气;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,改了秉性。可以说,这样的改变只是个别的行为,相对于整个人群来说,数量比较少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秉性难以改变。似乎秉性是人们长期坚持的某种不可改变的之所以为人的东西,而不能做出什么让步。其实只是接受长期外界刺激形成的认知经验结合,也是一种判断的系统,只有受到强烈的刺激甚至持久的刺激,才会做出一些改变。而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受强烈和持久的刺激,当然不容易做出改变了。